胡成武到田间地头查看水稻长势。 农秀娟 摄
胡成武,中共党员,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。自1995年投身乡镇农业工作以来,他扎根基层,足迹遍布那蒙镇14个村(社区),从惠农政策落实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,从测土配方施肥到秸秆还田推广,他始终以“泥土裹裤腿,汗水湿衣襟”的朴实作风,诠释一名基层农技员的初心与担当,曾获得“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”荣誉。
在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的阡陌纵横间,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往返。三十载春华秋实,科技特派员胡成武用脚步丈量土地,以科技赋能农业,带领村民发展特色蔬菜基地,推广优质稻种植,用科技与汗水浇灌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。
特色产业拓富路 田间课堂解难题
清晨的薄雾中,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委坛教村的番茄地里,一排排翠绿的番茄苗随风轻摆,嫩黄的花朵点缀其间。钦北区那蒙镇农业服务中心胡成武半蹲在田垄间,正在查看番茄植株长势,指导农户做好番茄苗前期肥水管理,并耐心教农户识别常见农作物病害。
“遇到问题胡站就会来帮助我们,心里很踏实,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。”种植户黄大姐望着自家连片扩种的番茄地,笑得合不拢嘴。
近年来,胡成武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四季循环种植各类瓜果蔬菜,依托“技术讲解+现场指导”的方式,在整地、播种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。目前,那蒙镇种植大头菜、萝卜、马铃薯、辣椒等十几种特色蔬菜,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超7000亩,不仅丰富了当地的“菜篮子”,也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。
粮安工程守底线 技术创新保丰收
为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,确保水稻增产增收,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打下坚实基础,每到水稻耕种时节,胡成武总要比平时更忙碌,田间地头仿佛就是他的办公室,从浸种到移栽全程参与,确保每个环节问题不过夜,让农户吃下“定心丸”,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。
面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威胁,胡成武多次深入村屯开展实地调查,带着放大镜和笔记本蹲守田间,总结出“三防三治”的办法,组织人员下村指导病害防治350余人次,有效防治水稻矮缩病,发病率达历史新低,挽回粮食损失1000余吨。
在推广“特优2068”优质稻种时,不少农户顾虑重重:“新品种万一收成不好咋办?”胡成武二话不说承包20亩试验田,从浸种催芽到收割测产全程示范。秋收时金黄的稻浪让观望者彻底信服:新品种抗倒伏、出米率高,亩产较常规品种增加一百多斤!2024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3.5万亩,优质稻覆盖率超85%。
政策宣传有新招 暖心服务零距离
为了让惠农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农民,胡成武化身“政策宣讲员”,用地道的本地话讲解惠农政策,把晦涩的文件条款转化成“种田也能上保险”的大白话,并手把手指导他们填写申请材料。他建立的全镇种植大户信息台账,详细标注每户作物品种、面积和参保情况,确保政策落实“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”,全镇水稻种植大户农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%。
自2010年受聘为钦州市钦北区科技特派员,胡成武始终牢记服务“三农”的宗旨,致力于把农技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变为“零距离”,下农田、作培训、育新品、搞创新成了他的工作常态。
近年来,累计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100余期,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,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9个,推广水质平衡施肥技术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、秸秆还田技术等新技术32项,发表相关论文2篇,为农村增产、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夕阳西下,晚风拂过,胡成武走在那蒙镇连片的稻浪菜畦间,连栋的蔬菜大棚正沐浴霞光,如同铺展的乡村振兴画卷,等待着新的耕耘与收获。(农秀娟 胡亚飞)